懂了美国的科技是怎么发展起来的,就懂了我们接下来该怎么办 - 九边

转自微信公众号:九边

原文: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ZZcYwOFpjYCnaDz2f8C3Qw

疫情暴发以来,写了好几篇美国相关了,今天本来不准备写了,不过这两天在微博上瞎聊,想清楚了一些事,赶紧补一篇吧。

本文试图解释:

1、美国这种自下而上的国家是怎么同时做到基层反智又创新不断的;

2、精英阶层为啥喜欢美国;

3、整天说美国是自下而上,到底啥是自下而上?

4、我们有什么能做的。

1 乱七八糟的美国

把整个美国史看一遍,就能发现这个国家从没啥伟大规划,就是走一步看一步,然后不断靠顶级精英搞出来的科技突破续命。

当然了,没有宏伟计划,不代表没计划,只是很少有超过五年的,一般顶多八年就换领导了,策略也跟着换了。这一点基辛格专门说过,当初联合中国制约苏联这么大的事,也是尼克松这个反共分子灵机一动想出来,最后在小圈子里讨论,基辛格抓住机会来中国搞定的。

再往细处讲,美国历史上的计划基本都是“应激性”的,为了面对大萧条,有了罗斯福新政;为了打败纳粹,有了“曼哈顿计划”;为了抵抗苏联的红色大潮,开始搞马歇尔计划;苏联把卫星射上了天,美国开始搞太空计划;为了应对疫情,有了川总的一系列拙劣的表演。

事实上他们的法律也不是一开始就弄明白了,也是不断进化的,一直在微调,比如咱们看美剧,里边红脖子们最喜欢的“捍卫宪法第二修正案赋予的权利”,说的就是美国宪法最早没说清楚枪的事,后来加了一条,成了“天赋枪权”。其他法律条款也一样,通过判例不断修正,有了种族通婚,同性恋等的平权法案,有时候在补充,有时候干脆自己把自己推翻了。

此外美国的好处就在于它的环境实在是太好,确实相对和平得多。前段时间看我国早年的事,那是相当痛心,北方有苏联,海上有美国,西藏那里还有印度,台湾在策划反攻大陆,四面八方战云密布。

我国经济发展经常被战争威胁打乱,1965到1975,这十年间近一半的建设资金用来在山里挖洞,很多工业设施搬到了山里,而且是山洞里,经常几万人把一座山挖空,因为当时大城市随时可能遭到美苏的核轰炸,所以要躲起来,这事也叫“大三线建设”。直到尼克松访华后,几个战略家聚在一起,讨论出一个结果,”二十年内不会有世界大战”,苏联后期也不行了,我国才解除威胁,安心搞经济。

其实我国的改开起步阶段,应该追溯到毛主席还在的时候,比如1972年就准备花43亿美元从美国德国日本进口工业装备,这事也叫“43方案”,这套方案对后来影响很大,因为后来吃饱饭,跟化肥农药有关,这个方案的关键就是解决这类民生问题。

跟咱们相比,美国确实是安宁,可并不是完全啥事都没,咱们现在看美国乱哄哄的,其实整个美国历史上,一直都这鸟样,小乱不断,大乱反而少一些。

刚建国那会儿,美国国内要就闹闹哄哄铲除“英奸”,以枪毙反革命的名义大量吊死亲英人士,不少人跑加拿大去了,形成了现在的加拿大英语区。后来美国又追去加拿大打了几次,没打下来,被人家反攻回来,白宫都被烧成了黑宫,只好重新粉刷,白宫里边现在还有很多地方依旧是黑的。

后来南北冲突成了主流,双方后来没忍住,大打出手,北方工业主和南方农业朋克们有了一次激情碰撞,南方输了,庄园被铲,大家一起开始搞工业搞基建,基建拉动了一轮重工业的腾飞,到此南北纷争终于平息了。

然后大搞工业,超级工业资本家开始崛起,南北战争结束后美国发展超快,迎来了摩根卡内基的时代,大资本家对工人们敲骨吸髓,工人们也成立工会跟他们对着干,双方动不动就是一次流血冲突。

网上有人说苏联的出现给美国工人带来了假期和福利,其实不全是,八小时工作制等一系列福利是美国工人自己争取来的,那时候还没苏联。劳资双方的矛盾一直搞到60年代,在这之后不咋提了,因为后来美国很强大,可以转移矛盾到东亚,脏活累活给东亚人,他们自己贯彻劳动法,日子慢慢好起来工人也就不闹了。

随后又开始马丁路德金他们领导的黑人运动,反越战,闹闹哄哄,然后又是石油危机,越战创伤,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等等,这些东西大家看《阿甘正传》有部分体现,当时的美国简直不能看,乱的一团,老百姓也不相信政府,总统一个接一个爆丑闻,法国带着几个兄弟在欧洲造美国的反,美元信用也不行了,感觉马上就要完蛋了。

苏联一直觉得美国快完了,但是忽略了一点,美国这个国家的生命力不再“整齐划一”,它的优势就是乱哄哄,跟印度有点像,乱而不崩,烂而不死,堕而不落,反正不像个正常国家。只是很多人没注意,他们社会矛盾在民间闹闹哄哄中相互抵消了,而且跟英帝国有点像,一直闹,反而酿不成大祸,此外矛盾可以对外转嫁。

实在不行,他们搞的那个两党制,本质就是快速“改朝换代”,你不满意民主党,下次就换共和党,一定程度上可以消减掉一些不满,尽管他俩差不多。

而且美国的社会并不是咱们这种大家一起听政府的,而是费孝通说的“一捆一捆的柴”,啥意思呢?他说西洋的格局好比是一捆一捆扎得很清楚的柴,人们通常都属于若干人组成的团体,有良好的自我管理品质。

这一点大家看美剧应该也有感觉,蒙大拿州的黄石人有事基本不劳烦政府,有问题都是他们团伙内部自己解决;纽约布鲁克林很多年里都是被黑社会把持,政府由于找不到黑手党教父干坏事的证据,也没法抓人,教父一直在当地街区做土皇帝。

不过这不重要,重要的是,他们的知识阶层也是高度自治的,自己管自己,政府对学术界干预非常少,相对自由得多,这让知识分子们在里边舒服得多。

为啥美苏争霸到了后来苏联疲态尽显?一方面计划经济本身有收缩的毛病,另一方面苏联政府对学术界的争吵处理很过分,极端的时候苏联把科学家发配西伯利亚劳改营了,这不搞笑嘛。尽管后来不这么干了,不过苏联知识阶层一直对苏联意见很大,整个冷战时期不断外逃。

这也给了美国机会,美国的阶层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就向全世界吸收人才,二战达到了高峰,冷战结束后达到了巅峰,谷歌的那个创始人他爹就是苏联政府官员,跑美国去了,我国改开后也跑了一批,中东的知识阶层也大规模出逃。大家不要小看中东,乔布斯的爹就是叙利亚人,塔勒布也是叙利亚人,中东乱了对美国最大的贡献可能还不是石油,而是那里的整个中产阶级都跑美国了。

我理解这也是为啥美国热衷于把全世界一个个地方给搞乱,搞乱了,当地中产就得出逃,这些国家的精英阶层一跑而光,等内乱平息,还得用几十年慢慢培养。

忘了谁说的,说中国其实从没真搞过计划经济,因为计划经济需要大量的数学家和知识分子编排表格计算供需,中国本来识字的就少,解放战争后期还跑了一大堆。也正是因为从没搞明白过,后来改革开放非常顺利,因为受计划经济的影响不那么大,东欧国家却一直不太行。

有件事大家不要误会了,计划经济的核心是“命令”,但是在执行阶段需要天量的表格处理。

1951 年年初,中财委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制作了各种统计报表,但以基层机关单位统计人员现有的业务能力,填报任务难以完成,即使勉强上报,精准度也无法达标。无奈,报表只好一再简化。太缺统计人员,以至于不得不从工人中大量抽调人员,甚至一些炊事员都充斥到统计队伍中。编制出来的表格水平可想而知,说白了,一直也没太弄明白。也正是因为当时需要数学,整个社会热爱数学,华罗庚陈景润这样的大师横空出世,现在反而不听说有这种水平的人了,倒是陈省身的徒弟丘成桐现在在哈佛数学院做院长。

“高度自治的知识群体”和美国巨大无比的资本市场,这俩不断孕育出新科技,知识阶层提供智力,资本市场给钱,美苏争霸看着是苏联财政的崩溃,本质还是美国的风投资本和知识界一起搞出来了计算机革命,科技上苏联就落后了一代,劳动生产率上不去,人口又少(美国的人口还得加上西欧和日韩以及台湾地区),GDP自然跟不上,财政也崩了,加上内部矛盾重重,很快苏联就彻底完了。

我觉得网上有些人太过执着他们死了八十万人的事,这事放别的国家是大事,美国无所谓,每年死于枪杀的都有四万,四万人平白无故就挂了,这么一个奇葩,你指望他们能有啥感觉?还是上文说的,在美国,人死了是社区的事,不是国家的。

需要注意的是,他们真正的核心部分,知识群体和资本市场,在疫情中基本没啥损失,并且疫情防控期间还在向全世界吸收全世界人才,美股持续上涨,当然跟放水有关,还有一个原因是吸了其他国家资金跑去美国接盘。

此外也要注意,我国最顶尖的人才被吸去不少,比如美国人工智能领域,华人占比非常高,那个李飞飞,现在是人工智能泰斗,几年前我还听过她的讲座。

这些人有的是回国之后又回美国了,他们不是不爱国,而是美国那边知识阶层是自治的,我国这边经常有个领导给管着,这种事普通上班族无所谓,但是顶级科学家是没法接受外行领导内行的,我这些年招聘过好几个美国那边的博士,他们第一个问题就是主管不能是行政出身,必须是技术出身,否则他们不回来,而且还要面试主管。

这一点很多人理解不了,不过事实就是这样,顶级人才对“自由”和“氛围”看待比普通人要重得多,这也是为啥全世界的人才都喜欢往美国跑,一方面能提供钱,另一方面能提供氛围。

2 自下而上

那他们的资本市场又是怎么转的呢?

这就得说,美国是一个自下而上的国家,也就是上边不大管下边,下边也不指望上边,一捆一捆的柴嘛,社区内部自己负责,不同社区天差地别,美国的反智和乱七八糟,很大程度都和他们这个特点有关。那问题来了,这么个国家,怎么做到科技那么强的?一次又一次引领技术革命?

因为创新这种事恰好也是属于“自下而上”的,这又是啥意思呢?

比如大家都知道一个问题,现在全世界都等着技术突破,但问题是我们根本不知道将来改变世界的创新是哪个,也不知道怎么搞。

美国那种国家给出了的解决方案是:瞎搞。

对,就是瞎搞,类似蚂蚁出去找吃的,全靠一大群蚂蚁到处乱窜,谁碰到赶紧回去通知家里,大家一起去。

大部分时候,国家并没有计划怎么搞,当然也是没法计划,人类的大部分突破从现在来看都不是计划中的。蒸汽机不是英国政府搞定的,火车也是在煤矿里进化出来的,互联网倒是美国军方搞的,不过一开始也没想到会像现在这么用,计算机也是,最顶级的头脑都觉得全世界只需要八台,人手一台超过阿波罗登月计划一千倍算力的计算机,谁也不敢想啊。

美国那边的逻辑是,让市场里的每个组织和个人都去思考该怎么玩,你想明白了,去搞个原型机或者创业规划去资本家那里圈钱,你牛逼你圈到钱,你再继续搞,如果有成果,自然会有人给你追加钱,这么迭代下来,骗子慢慢出局,真正有实力的慢慢变得越来越大。

当然了,也不是都从基础做起,比如美国军方很多技术就直接转民用了,比如计算机,又大又贵,直接丢给市场,你们看看谁能把它变得能卖出去,谁就能富可敌国,这才有了我们知道的摩尔定律,电脑越来越小,越来越便宜,无数企业拼到最后剩下Wintel了。 手机也一样,当初军方搞出来的玩意,也丢给了市场,谁能卖出去,谁就可以建立一个王朝,诺基亚和摩托罗拉的时代就降临了,不过他俩最后都被苹果给干翻了,当然,苹果也不会一直牛下去,公司跟人差不多,有的寿命很短,有的寿命很长,但是不会一直长下去,苹果也迟早会被一个完全想象不到的公司给干掉。

此外美国每年给大学花的大量的钱,研发出来结果后,可能教授就出去创业了,然后成了亿万富翁。你说这不是“国有资产流失”吗?确实是,不过美国的科技地位确实是这么搞出来的,大学、研究所、企业和资本市场深刻互动才有了如今的科技实力。

无数的头脑,无数的公司和组织,在这种赛跑中逐步淘汰,最后剩下一两个出线,他们可能是谷歌,也可能是微软,也可能是特斯拉,也可能是别的马上要出现的东西。

这种模式有个特点,它是一个大生态体系,里边长着各种生物,看着乱哄哄的,但是如果发生变化,总有一些能适应,有点像陨石坠落地球,灭了恐龙,哺乳动物崛起了。我们的社会也有这个问题,没人知道将来会发生啥,最好的办法就是维持一个足够大的样本库,就算发生啥都有预案。

这就是自下而上。

不过并不是说国家没用,伟大创新一般都在大国里,说明国家给了很大的支撑作用,但同时需要从下边长起来,而不是计划出来。

说到这里,大家肯定纳闷我国这种模式不利于创新?因为我国很多地方是自上而下的。

事实上确实有点,上文说的“各自寻找出路”这种模式,适合没有方向的时候大家分散去找方向,谁找对算谁的,比如现在新能源的电池,全世界有一大堆实验室都在研究,我国宁德时代算比较牛的。我国在新能源方面基本都让市场去竞争,谁胜出算谁的,所以发展得还不错。

但是绝大部分领域,我国前些年主要是转移西方技术,抄作业就行了,没必要在浪费时间到处乱跑。这也是前些年张维迎和林毅夫争论的核心,林毅夫觉得搞产业政策就可以了,集中力量办大事,搞啥“各自突围”?张维迎的说法是要让市场来做决策,顺便培养企业家。

从现在来看,我倾向于觉得他俩都是对的,但是时间不对,追赶阶段完全可以用产业政策重点扶持专项突破迅速壮大,这一点林毅夫是对的。

不过我国很快也会进入迷茫期,因为追赶这事其实真不太难,集中注意力好好追就行了,但是追到一定程度,你跟西方差不多了,没作业可抄了,就得自己做决策了,这时候以前那种国家出台扶持政策的做法就有点不太好用了,因为大力押注一个方向,万一押错了怎么办?路线错了,花钱越多越反动。

这时候就得重新发挥“蚁群算法”,让市场里的企业家们各自突围,谁找到算谁,让市场自己找解决方案,这也是为啥我国这两年频繁强调资本市场的重要性,今年搞起来了北交所,本质都是我上文说到的逻辑。

那印度也是自下而上的,它为啥不行呢?

它差得远了去了,首先没有好的资本市场,你有好想法,在印度也融不到钱,印度人当中有好点子就跑美国搞去了,这也是为啥美国那么多印度高管,主要也是这些精英在印度没啥事可做,顶级脑子都去美国了。

其次印度这个国家在保护私产方面也不太行,保护私产这事普通人没啥感觉,但是头部精英们很在乎,因为他们确实能搞到钱,他们担心好不容易搞到的钱,莫迪突然要搞事,然后没了,所以也不太放心呆在印度,这也是为啥印度跟美国国体差不多,但是差距十万八千里。

而且它想学中国搞产业政策,但各邦都心怀鬼胎,形不成合力,有想法也总也落实不下去,相当于两条路都走得很怪异。

我国这些年一再提专利保护以及保护私有财产,这事真的很重要,这一点做不好,很容易为他人做嫁衣。这些年一直在说清华花国家那么多钱,最后培养出来的人一半跑美国,这就是用脚投票,我国以前穷的时候,这些人确实留在国内也没啥事可做,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幸福,往美国跑也正常。

搞经济搞科技不可能单靠几个有家国情怀的人去奉献,这种伟大人格可遇不可求,还是要用实际利益去鼓励,多劳多得,天才就应该非常富足,这才能形成良性循环。

以前我们总喜欢宣传那些无私奉献的人,抛家弃子隐姓埋名,这些固然伟大,但是不能要求每个天才都去这样做,绝大部分人做不到,而且很容易被吓到,进一步产生不利的社会影响,大家会觉得伟大科学家那么穷那么惨,土老板却那么有钱,这国家完蛋了,还是走了算了。

到这里,基本上就说清楚了。

美国强大的地方,关键是它的环境非常利于冒险家,保护私有财产,你冒险赚到的钱就是你的,这一点让全世界精英阶层趋之若鹜。说起来有点像深圳,深圳就是中国的美国,美国就是全世界的深圳。

而且他是个自下而上的国家,上边对下边干涉很少,所以学术上更加自由一些,他们的科学共同体也能解决自治问题,并且自下而上的系统跟“自由市场”本身又是天生契合的,所以创新力一直很强。也正是这种氛围,对科技人才吸引力很大。

3 未来在哪?

那我们有啥办法超过美国没?

讲真,现阶段只能学习美国,我们发展时间太短了,满打满算四十来年,四十年就要赶超,本身就不切实际。网上现在有股不好的风潮,觉得美帝崩溃在即,我们努力一把,五年见成效。

讲真,如果你的工作稍微有点技术含量,就能感受到美国无处不在。

举个例子,大家现在玩手机,本质都是终端发信息到服务器,服务器给你推内容,不出意外,上边跑的服务器软件就是阿帕奇,也就是前几天阿里泄密的那个,由于它是开源的,相对安全,我国很多大学和大公司都用这个。服务器的硬件也是基本都是美国产的,甚至咱们看到的这些眼花缭乱app的开发工具,也都是美国的,哪怕我们身边跑的绝大部分计算机相关的东西,核心部分都是美国的。

所以现阶段考虑赶超本身就有问题,学习是最关键的,比如我之前聊过,华为的管理系统是IBM给做的,昨天看到,字节跳动组织架构参考了Facebook,“永远 Day1”的说法来自亚马逊。

而且美国并不是啥事都自己搞,大家也看到了,曾经扶持过日本韩国,现在的光刻机也在荷兰,美国没有自己弄回家里去。

说到这里,估计不少人已经有意见了。

速胜论者可能觉得:这样的言论不该有的,认为博主“叛变了”。 亡国论者觉得:看到这样的言论,觉得中国没希望了,老美遥不可及。

毛主席曾经说过,这两种人是一种人,本质都是失败主义者。其实我们还有个路线,就是持久战,把他们好的都学了,把他们毛病都摒弃了,那不就行了嘛。

我们应该继续以一种合作和做生意的态度去看世界,而不是动不动就说西方仇视我们然后又要打打杀杀,或者要完全脱离世界自己过,说真的,不可能。任正非之前有篇文章把这事讲得很清楚,咱们将来可能会不依赖美国,但是离不开整个世界,美国想把咱们从全球体系里赶出来,我们应该进一步贴上去,他不想让我们做的,就是我们坚决要做的。

难道美国就是彻底无敌了?

当然不是,他有可取的地方,但是也有明显的大麻烦,最大的麻烦,就是他的系统已经跑了两百多年了,利益集团已经彻底长成,开始明显开始僵化,很多对国家有利但是对利益集团没好处的事,非常难推动下去,比如最明显的就是拜登搞的那个基建计划,一团糟,因为这事就是对国家有利,对当事人没啥好处,天天扯皮,就是啥也不做。这一点又受了“自下而上”的毒,跟印度有点像了。

此外他们的财政也出了大问题,这个不细讲,将来再慢慢讲。不过需要注意的是,全世界大部分国家的财政都有问题,一定要确保自己不崩。

所以我们要做的,就是继续学习他们好的地方,同时规避他们现在的麻烦,切勿骄傲自满,很容易出大问题。

现在我看一些人对美国太讨厌,恨不得把美国所有东西都打上毒标签。这其实很危险,也正是美国希望看到的,他们恨不得你完全按照美国反方向来,他们折腾了两百年,很多东西之所以有效,是因为顺应了人性当中的趋利避害,你反着来,弄不好就是精英阶层大规模出逃,那样就可以给他们无限输入人才,这种吸星大法非常恐怖。南美国家就这样,每次休养生息几年,突然瞎折腾一番,刚出现的中产跑美国了,为美国提供稳定的“人才流”。

所以我坚持认为,美国从2010年左右开始就一直在走下坡路,但是肯定滑得没大家想象得那么快,说句很难听的话,死几十万人对他们影响并不大,开放绿卡,立刻就有几百万高素质人补上了,指望它短期崩了不现实。

而且争霸思维要不得,咱们的目标不应该是跟他们做敌人,咱们的目标是为了不断改善我国人民的生活质量,为了我们自己的长远发展,美国那些对的东西我们拿过来用,错的就摒弃,而且美国想脱钩就脱钩?凭啥?还没学完呢?脱啥钩?

我总觉得,现在这种状态其实很好,大家想想,1793年马戛尔尼访华,给大清高层看了西方最新的科研成果,比如火器什么的,可是乾隆毫无感觉,客客气气让和珅把他们给赶走了。然后半个世纪后有了一连串的丧权辱国,如果当时乾隆哪怕有一丁点压力,可能大清也不会那么丢人。

有外部压力从来都不是坏事,塔勒布说,压力既信息。

我们感觉到了压力,才会去研究为啥有压力,才能有动力去改进去学习,反而能每年都有进展,大清那种压力不大,但是本质是躺着等人家过来打。

4 尾声

文末总结下吧。

自下而上的国家一般都乱哄哄的,但是如果法律健全资金充裕,往往创新能力很强,因为创新本身就是自下而上的一种“蚂蚁算法”。这也是为啥我国不断完善资本市场,资本市场有点像一块地,有才华的人像个种子,无数这种人去播种,过一些年就可以成长起来。

此外美国的“人才优待”和“知识界自治传统”,这两项对人才非常友好,保护私有财产又让大家勇敢冒险,对人才的吸引力确实很大,只要能维持住人才持续输入,美国还能撑很多年。

大家注意下,我国最近频繁出现的很多政策,都有上边两件事的影子,事实上我国要想对美国弯道超车,也基本避不开这些事情,迟早得做。我今天看了下新闻LB,里边也正在聊这事,我抄了三段,大家感受下,其实说的就是咱们今天的话题,市场监管总局局长张工说了一段:

第一,加快健全市场准入、公平竞争审查、数字经济竞争监管、预防和制止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等制度。

第二,加快构建简约高效、公正透明、宽进严管的准入准营规则,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。强化涉企收费规范治理和大宗商品价格监测监管。

第三,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,持续提高审查质量和效率,深入推进专利转化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,大力培育专利密集型产业。

说白了,还是要保护知识产权,让市场来孕育能打的小企业,让小企业慢慢长成大企业,甚至公开说“预防和制止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”,这话已经很直白了,因为我国确实存在这种问题。为啥我随便看了一期就在说这个呢?因为这段时间一直在聊这个。

所以我对未来还是很看好的,对于大国来说,关键是不断发现问题,不断改进,而我们一直有这个优良传统。我一直觉得中国人的脑子没问题,最大的问题一直都是缺乏公平的竞争环境,导致太多人远走他乡或者被埋没,如果把这些问题解决了,未来可期。


vscode code server 配置 golang 和 php 开发环境(2) 脚本化 tmu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