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语 摘抄
2024-04-08 literature confucianism excerpt 10 mins 1 图 3723 字
感想
看完论语,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这句话:
无可无不可
我还记得两个前后矛盾的地方:
-
人之不己知,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:
学而篇第一: “人不知而不愠,不亦君子乎?” 学而篇第一: 子曰:“不患人之不己知,患不知人也。” 宪问篇第十四: 子曰:“不患人之不己知,患其不能也。” 灵公篇第十五:子曰:“君子病无能焉,不病人之不己知也。”
然后就感叹没有人了解他:
宪问篇第十四: 子曰:“莫我知也夫!”子贡曰:“何为其莫知子也?”子曰:“不怨天,不尤人。下学而上达,知我者其天乎!”
-
关于入世出世的问题,无道则隐,说得很好:
泰伯篇第八: 笃信好学,守死善道,危邦不入,乱邦不居。天下有道则见,无道则隐。
但是在 阳货篇第十七,两次都不顾子路的劝阻去名声不好的”军阀诸侯”那边:
公山弗扰以费畔,召,子欲往。子路不悦,曰:“末之也已,何必公山氏之之也。”子曰:“夫召我者,而岂徒哉?如有用我者,吾其为东周乎? ” 佛肸召,子欲往。子路曰:“昔者由也闻诸夫子曰:‘亲于其身为不善者,君子不入也。’佛肸以中牟畔,子之往也,如之何?”子曰:“然,有是言也。不曰坚乎,磨而不磷;不曰白乎,涅而不缁。吾岂匏瓜也哉?焉能系而不食?”
我一位朋友的回复很有趣:“长期失业,不好的offer,原来看不上的offer也想接了”
以下是我的观点:孔子在《论语》中所表达的理论基于对道德、人性和社会的理想化构想,但实际情况往往受到各种现实条件的制约,难以直接应用于实践中。他既有入世的愿望,希望通过参与社会来实现自己的理想,又有出世的追求,希望通过超脱世俗的束缚来追求真理与道德。这种内外的矛盾容易导致理论和实践之间的不一致。孔子在实践中也不得不做出妥协或调整。
最后留一个截图:
学而篇第一
- 君子务本,本立而道生
- 行有余力,则以学文。
- 子曰:“不患人之不己知,患不知人也”
为政篇第二
- 子曰:“君子不器。”
- 子贡问君子。子曰:“先行其言而后从之。”
- 子曰:“学而不思则罔,思而不学则殆。”
- 子张学干禄,子曰:“多闻阙疑,慎言其余,则寡尤;多见阙殆,慎行其余,则寡悔。言寡尤,行寡悔,禄在其中矣。”
- 或谓孔子曰:“子奚不为政?”子曰:“《书》云:‘孝乎惟孝,友于兄弟。’施于有政,是亦为政,奚其为为政?
八佾篇第三
- 子曰:“事君尽礼,人以为谄也。”
- “成事不说,遂事不谏,既往不咎。”
里仁篇第四
- 子曰:“人之过也,各于其党。观过,斯知仁矣”
- 子曰:“君子怀德,小人怀土;君子怀刑,小人怀惠。”
- 子曰:“能以礼让为国乎,何有?不能以礼让为国,如礼何?”
- 子曰:“不患无位,患所以立;不患莫己知,求为可知也。”
- 子曰:“见贤思齐焉,见不贤而内自省也。”
- 子曰:“古者言之不出,耻躬之不逮也。”
- 子曰:“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。”
- 子游曰:“事君数,斯辱矣;朋友数,斯疏矣。”
公冶长篇第五
- 今吾于人也,听其言而观其行。
- “敏而好学,不耻下问”
-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
雍也篇第六
- 质胜文则野,文胜质则史。文质彬彬,然后君子。
- 子曰:“知之者不如好之者,好之者不如乐之者
- 中人以上,可以语上也;中人以下,不可以语上也。
述而篇第七
- 子曰:“自行束脩以上,吾未尝无诲焉。”
- 必也临事而惧,好谋而成者也
- 子曰:“富而可求也,虽执鞭之士,吾亦为之。如不可求,从吾所好。”
- 君子坦荡荡,小人长戚戚
- 夫坦荡荡者,作德心逸日休也;长戚戚者,作伪心劳日拙也。一年既差,而人品遂顿殊矣。可不慎辨之哉。
泰伯篇第八
- 以能问于不能,以多问于寡,有若无,实若虚
- 士不可以不弘毅,任重而道远。
- 子曰:“民可使由之,不可使知之。”
- 好勇疾贫,乱也。人而不仁,疾之已甚,乱也
- 子曰:“笃信好学,守死善道,危邦不入,乱邦不居。天下有道则见,无道则隐。邦有道,贫且贱焉,耻也;邦无道,富且贵焉,耻也
- 子曰:“不在其位,不谋其政。”
- 学如不及,犹恐失之
子罕篇第九
- 子绝四——毋意,毋必,毋固,毋我。
- 子曰:“主忠信,毋友不如己者,过则勿惮改。”
- 子曰:“可与共学,未可与适道;可与适道,未可与立;可与立,未可与权。
乡党篇第十
- 食不语,寝不言。
先进篇第十一
- 子路之言,非其本意,但理屈辞穷,而取辩于口以御人耳。故夫子不斥其非,而特恶其佞也。”
颜渊篇第十二
- 子贡问友。子曰:“忠告而善道之,不可则止,毋自辱也。”
- 曾子曰:“君子以文会友,以友辅仁。”
子路篇第十三
- 名不正则言不顺,言不顺则事不成
- 诵诗三百,授之以政,不达;使于四方,不能专对。虽多,亦奚以为?”
- 其身正,不令而行;其身不正,虽令不从。”
- 明·张居正:“夫邦之兴亡,非细故也,而皆始于一言。《大学》所谓一人定国,一言偾事,意亦如此。人君审其所以兴,鉴其所以亡,则可以永保天命而长守其社稷矣
- 无欲速,无见小利。欲速则不达,见小利则大事不成。
- 父为子隐,子为父隐,直在其中矣。
- 狂者进取,狷者有所不为也。”
- 子曰:“君子和而不同,小人同而不和。”
- 子曰:“君子泰而不骄,小人骄而不泰。”
- 子曰:“以不教民战,是谓弃之。”
宪问篇第十四
- 子曰:“士而怀居,不足以为士矣。”
- 或怀于宫室器用之美,或怀于声色货利之私。则心为形役,而志以物损,处富贵则必淫,处贫贱则必移,其卑陋甚矣,恶足以为士乎?
- 管仲有功而无罪,故圣人独称其功;王魏先有罪而后有功,则不以相掩可也。
- 子曰:“古之学者为己,今之学者为人。”
- 子曰:“不在其位,不谋其政。”曾子曰:“君子思不出其位。
- 子曰:“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。
- 子曰:“不患人之不己知,患其不能也。
- 子曰:“骥不称其力,称其德也。
- 不怨天,不尤人。下学而上达。
灵公篇第十五
- 非也,予一以贯之
- 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。居是邦也,事其大夫之贤者,友其士之仁者 2024/4/27 发表想法 凡事预则立,不预则废
- 子曰:“人无远虑,必有近忧。” 明·张居正:“圣帝明王,身不下堂序,而虑周四海之外,事不离日用,而计安万年之久,正有见于此也。”
- 子曰:“人无远虑,必有近忧。”明·张居正:“圣帝明王,身不下堂序,而虑周四海之外,事不离日用,而计安万年之久,正有见于此也。
- 中庸》里说“凡事豫则立,不豫则废,言前定则不跲,事前定则不困,行前定则不疚,道前定则不穷
- 子曰:“君子病无能焉,不病人之不己知也。”
- 子曰:“君子求诸己,小人求诸人。”
- 子曰:“君子矜而不争,群而不党。”【注释
- 子曰:“君子不以言举人,不以人废言。”
- 子曰:“巧言乱德。小不忍则乱大谋。”
- 子曰:“众恶之,必察焉;众好之,必察焉。”
- 子曰:“人能弘道,非道弘人。
- 子曰:“吾尝终日不食,终夜不寝,以思,无益,不如学也。
- 子曰:“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,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。”
- 子曰:“君子贞而不谅。”
- 子曰:“道不同,不相为谋。”
- 子曰:“辞达而已矣。”
季氏篇第十六
- 孔子曰:“益者三友,损者三友。友直,友谅,友多闻,益矣。友便辟,友善柔,友便佞,损矣。”
- 孔子曰:“侍于君子有三愆: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,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,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。”
阳货篇第十七
- 子曰:“性相近也,习相远也。”
- 好仁不好学,其蔽也愚;好知不好学,其蔽也荡;好信不好学,其蔽也贼;好直不好学,其蔽也绞;好勇不好学,其蔽也乱;好刚不好学,其蔽也狂
- 喜好诚信而不爱学问,它的弊端就是被人利用而害了自己。
- 子曰:“色厉而内荏,譬诸小人,其犹穿窬之盗也与?”
- 子曰:“道听而涂说,德之弃也。”
- 其未得之也,患得之。既得之,患失之。苟患失之,无所不至矣。
- 子曰:“巧言令色,鲜矣仁。”
- 子曰:“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,近之则不孙,远之则怨。”
- 不要因为别人亲近自己就变得毫无礼貌,也不要因为别人疏远自己就心存怨恨
微子篇第十八
- 往者不可谏,来者犹可追
- 四体不勤,五谷不分,孰为夫子
- 我则异于是,无可无不可
- 明·张居正:“要之,七人之心有所倚,故止成其一节之高,圣人之心无所倚,故优入于时中之妙。所以说,观乎圣人,则见贤人,凡行己处世者,当知所取法矣
子张篇第十九
- 子夏曰:“日知其所亡,月无忘其所能,可谓好学也已矣。”
- 子夏曰:“小人之过也必文。”
- 子贡曰:“纣之不善,不如是之甚也。是以君子恶居下流,天下之恶皆归焉。
- 子贡曰:“君子之过也,如日月之食焉:过也,人皆见之;更也,人皆仰之。
- 夫子之墙数仞,不得其门而入,不见宗庙之类,百官之富。得其门者或寡矣。
尧曰篇第二十
- 君子惠而不费,劳而不怨,欲而不贪,泰而不骄,威而不猛
- 子曰:“不知命,无以为君子也;不知礼,无以立也;不知言,无以知人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