木兰诗
2017-05-18 literature five-dynasties-and-ten-kingdoms-period 9 mins 3304 字
背景
木兰女扮男装,代父从军,征战疆场数年,屡建功勋,无人发现她是女子。唐代追封为孝烈将军,设祠纪念。 它产生的时代众说纷纭,但从历史地理的条件可以判定事和诗可能产生后魏,这诗产生于民间,在长期流传过程中,有经后代文人润色的痕迹,但基本上还是保存了民歌易记易诵的特色。
《乐府诗集》是古代管理音乐的机构也是最完备的一部乐府歌辞总集,后来把乐府的诗也叫乐府,其中的民歌,较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民,分南歌、北歌两大部分。南歌,即南朝民歌,注重抒情,语言浮华,用词细腻,风格委婉。北歌,即北朝民歌,题材广泛,格调雄劲、热烈、质朴。 《木兰诗》与汉代乐府民歌中的《孔雀东南飞》合称“乐府双璧”。
原文
唧(jī)唧复唧唧,木兰当户织。
不闻机杼(zhù)声,惟闻女叹息。
问女何所思,问女何所忆。
女亦无所思,女亦无所忆。
昨夜见军帖(tiě),可汗(kè hán)大点兵。
军书十二卷,卷卷有爷名。
阿爷无大儿,木兰无长兄。
愿为(wèi)市鞍(ān)马,从此替爷征。
东市买骏马,西市买鞍鞯(jiān),南市买辔(pèi)头,北市买长鞭。
旦辞爷娘去,暮宿黄河边。不闻爷娘唤女声,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(jiān jiān)。
旦辞黄河去,暮至黑山头。不闻爷娘唤女声,但闻燕山胡骑(jì)鸣啾啾(jiū jiū)。
万里赴戎(róng)机,关山度若飞。
朔(shuò)气传金柝(tuò),寒光照铁衣。
将军百战死,壮士十年归。
归来见天子,天子坐明堂。
策勋十二转,赏赐百千强(qiáng)。
可汗问所欲,木兰不用尚书郎,愿驰千里足,送儿还故乡。
爷娘闻女来,出郭相扶将(jiāng);
阿姊(zǐ)闻妹来,当户理红妆;
小弟闻姊来,磨刀霍霍(huò huò)向猪羊。
开我东阁门,坐我西阁床。脱我战时袍,著(zhuó)我旧时裳(cháng)。
当窗理云鬓(bìn),对镜帖(tiē)花黄。
出门看火伴,火伴皆惊惶。
同行十二年,不知木兰是女郎。
雄兔脚扑朔,雌兔眼迷离;双兔傍(bàng)地走,安能辨我是雄雌?
译文
叹息声一声接着一声传出,木兰对着房门织布。听不见织布机织布的声音,只听见木兰在叹息。
问木兰在想什么?问木兰在惦记什么?(木兰答道)我也没有在想什么,也没有在惦记什么。
昨天晚上看见征兵文书,知道君主在大规模征兵,那么多卷征兵文册,每一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。
父亲没有大儿子,木兰(我)没有兄长,木兰愿意为此到集市上去买马鞍和马匹,就开始替代父亲去征战。
在集市各处购买马具。
第二天早晨离开父母,晚上宿营在黄河边,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,只能听到黄河水流水声。
第二天早晨离开黄河上路,晚上到达黑山头,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,只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的啾啾的鸣叫声。
不远万里奔赴战场,翻越重重山峰就像飞起来那样迅速。
北方的寒气中传来打更声,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铠甲。
将士们身经百战,有的为国捐躯,有的转战多年胜利归来。
胜利归来朝见天子,天子坐在殿堂(论功行赏)。给木兰记很大的功勋,得到的赏赐有千百金还有余。
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,木兰说不愿做尚书郎,希望骑上千里马,回到故乡。
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,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她;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,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;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,忙着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。
每间房都打开了门进去看看,脱去打仗时穿的战袍,穿上以前女孩子的衣裳,当着窗子、对着镜子整理漂亮的头发,对着镜子在面部贴上装饰物。
走出去看一起打仗的伙伴,伙伴们很吃惊,(都说我们)同行数年之久,竟然不知木兰是女孩。
(提着兔子耳朵悬在半空中时)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、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,所以容易分辨。
雄雌两兔一起并排跑,怎能分辨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?
木兰生世
关于木兰身处年代的说法,主要是两种说法:
- 北魏太武帝向北大破柔然期间。
- 隋恭帝义宁年间,突厥犯边。
关于木兰的姓名,主要有:
- 木兰,女子名,姓氏里居不详。
- 一般认为姓花,名木兰。
- 此外,还有姓魏、朱之说,也有说“木兰”即是姓,无名。
整体把握
《木兰诗》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,也是一篇乐府诗。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,代父从军,征战沙场,凯旋回朝,建功受封,辞官还家的故事,充满传奇色彩。
其诗中几件事的描绘详略得当,一,二,三,六,七段详写木兰女儿情怀,四,五段略写战场上的英雄气概。从内容上突出儿女情怀,丰富英雄性格,是人物形象更真实感人。结构上使全诗显得简洁,紧凑。
这首诗塑造了木兰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,既富有传奇色彩,而又真切动人。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,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,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。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,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,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,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。一千多年来,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在我国家喻户晓,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。
这首诗具有浓郁的民歌特色。全诗以“木兰是女郎”来构思木兰的传奇故事,富有浪漫色彩。繁简安排极具匠心,虽然写的是战争题材,但着墨较多的却是生活场景和儿女情态,富有生活气息。诗中以人物问答来刻画人物心理,生动细致;以众多的铺陈排比来描述行为情态,神气跃然;以风趣的比喻来收束全诗,令人回味。这就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。
文章修辞
文章修辞
比兴
-
唧唧复唧唧
北朝民歌《折杨柳》中有一首,前面六句是“敕敕何力力,女子当窗织。不闻机杼声,唯闻女叹息。问女何所思?问女何所忆?”《木兰诗》开头六句用的就是《折杨柳》这六句。古代民歌往往用同样的起兴、比喻,有的词句相近甚至相同(《诗经》中民歌就不乏其例),因为口耳相传,词句相同,容易记忆。这不是抄袭,因为题材、内容可以完全不同。《木兰诗》的开头,很可能也是“敕敕何力力”,经后人改为“唧唧复唧唧”的。“敕敕何力力”没有什么具体意义,像“呀呵嗨”“呀唯子哟”一样,是表声的字。
互文
这种用法在古代诗歌中,特别是在古代格律诗中是常见的。如唐王昌龄诗中的“秦时明月汉时关”就是一例。
- 当窗理云鬓,对镜帖花黄。
- 将军百战死,壮士十年归。
- 东市买骏马,西市买鞍鞯,南市买辔头,北市买长鞭。
- 开我东阁门,坐我西阁床。
复沓
复沓与叠句的区别是,复沓可以更换少数词语,而叠句的词语完全相同。
- 旦辞爷娘去,暮宿黄河边,不闻爷娘唤女声,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。旦辞黄河去,暮至黑山头,不闻爷娘唤女声,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。
- 问女何所思,问女何所忆。 女亦无所思,女亦无所忆。
顶真(顶针)
- 军书十二卷,卷卷有爷名。
- 归来见天子,天子坐明堂。
- 出门看火伴,火伴皆惊忙。
- 壮士十年归,归来见天子。
排比
- 爷娘闻女来,出郭相扶将;阿姊闻妹来,当户理红妆;小弟闻姊来,磨刀霍霍向猪羊。
- 东市买骏马,西市买鞍鞯,南市买辔头,北市买长鞭。
对偶
- 不闻机杼声,惟闻女叹息。
- 朔气传金柝,寒光照铁衣。
- 将军百战死,壮士十年归。
- 策勋十二转,赏赐百千强。
- 旦辞爷娘去,暮宿黄河边,不闻爷娘唤女声,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。旦辞黄河去,暮至黑山头,不闻爷娘唤女声,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。
虚数/虚位
- 军书十二卷
- 同行十二年
- 壮士十年归
- 东市买骏马,西市买鞍鞯,南市买辔头,北市买长鞭
-
开我东阁门,坐我西阁床
两个“十二”与一个“十”字都是虚数。习惯上这类数字都表示“多”的意思。“军书十二卷,卷卷有爷名”旨在强调木兰的父亲这次非出征不可。 清人汪中作了一篇《释三九》,提出了三、九等虚数的用法法则,把前人有关数字问题的考证与争论都搞清楚了。(康苏《从教学角度谈〈木兰诗〉的一些问题》,《山东师院学报》1978年第6期) “东市买骏马”等句中的“东、南、西、北”便都是而非实指。这里只是夸张地来形容木兰出发前做准备的紧迫情况,照实来讲反而不合情理。这些方位词的连用,很多是为了造成某种气氛,而非实指。这种“虚位”也和上面所谈的“虚数”一样,是古汉语中的一种习惯上的法则。(康苏《从教学角度谈〈木兰诗〉的一些问题》,《山东师院学报》1978年第6期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