UCloud 的大航海时代 - 史中 浅黑科技

img

颇有收藏价值,转来小站时时瞻仰。原文链接: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utczhsy1vu234LQU4Hl9Nw

历史属于郑和,但历史更属于哥伦布。

郑和的二百艘船上,载着永乐帝的千秋霸业,载着郑和的真主和麦加,载着明朝政府的海路商业野心,载着水手们加官进爵的美梦。

哥伦布的三艘船上,只有一群寻宝的探险家。

历史给了他们不同的境遇,它向简单的人微笑,向复杂的人怒目。这次选择,最终写进了课本,给了中国人一场绵延六百年的“核心记忆”。

日光之下并无新事。直到今天,那些撑起几叶扁舟远行的人们,仍在得到历史奖赏,改变着站在此岸眺望的中国人。

最近,中哥认识了一位新胖友,他叫谢乐冰,是云计算厂商 UCloud 出海商务拓展总监。和他聊过之后,我突然发现:UCloud 的出海,大抵也是如此。

这是属于“一小群人”的“大航海时代”。

img

1、“草根出海”要用神马姿势?

2012年,季昕华和在腾讯共事多年的老友莫显峰、华琨共同创建了 UCloud。

虽然距今只有六年多,但那已算得上是云计算的“上古时代”。2012年的世界,大概是这样的:

互联网巨头纷纷开始开发自己的云计算。但对于 BAT 来说,他们几乎同时经历着十五年来最大的爆发期。开发云计算的最主要目的,就是满足自己对“算力”日益增长的渴求。简单来说,他们最大的客户就是自己。

像 UCloud 这样纯第三方的云计算公司,他们所有的“算力”都只有一个用途——卖出去。

所以,2012 年谢乐冰还在一家游戏公司,想了半天他还是觉得:那时 UCloud 虽然很稚嫩,但“好像没什么对手”。

彼时云计算的市场也小,随便拉住一个 IT 创业大佬,他都未必能讲清楚云计算到底有啥用。不过,有一个行业对云计算是天然敏感的,那就是“游戏”。

img

创业初期的季昕华

由于创始人团队腾讯、盛大的背景,UCloud 从一开始就瞄准了游戏市场。至少在创业的前三年,UCloud 的命运都是和中国游戏产业“绑”在一起的。

有趣的事情来了,如果让中国互联网各个行业组成一个班级的话,游戏一定是那个最不安分的童鞋,这家初创云计算厂商,就这样被小伙伴半推半就地拽上了探险之路。

浅友们可以回想一下,当时正是手游爆发的季节,《三国来了》《刀塔传奇》《放开那三国》《大掌门》《我叫 MT》一个接一个地火爆。

但实际上,游戏这个行业是典型的“一将功成万骨枯”,一个火爆的游戏脚下,肯定踩着一百个无人知晓游戏的死尸。

从游戏开发者的角度来看,这颇有些赌命的意味。一个手游开发周期要半年,如果成功就黄袍加身,如果失败就大海石沉。每当捏着一把汗看到自己的游戏无人问津的时候,开发者的心里就会想:糟了,是心肌梗死的感觉。。。

img

所以,手游开发者对成本特别敏感。

员工的工资不能减(否则要造反),游戏的品质不能牺牲(否则没人玩),看来看去只有从计算资源上节省成本。所以手游选择不自购服务器,而是租用云计算,应该算是“自己找轮椅”了。

命也该然,UCloud 搭上的手游这么一趟车,越跑越快。

在谢乐冰的记忆里,2014 年“风向”突然发生了变化。

本来中国手游的创业者里就有很大一部分“海归”,中国市场相对成熟之后,他们又发现了一个“致富经”,就是把中国的手游输出到海外去。

他说。

接下来两三年,陆续有用户找到 UCloud,劈头就问,你们在海外有数据中心吗?

UCloud 的人知道,自己是纯粹的第三方云计算厂商。这意味着,用户就是百分百的衣食父母,对方无论要什么姿势都要尽量给。。。

虽然 UCloud 已经尝试在中国香港和美国洛杉矶等地零星建立了几个数据中心,但这毕竟太少,不一定运气那么好正好是客户需要的。于是,负责客户的同学颤抖地问:你要哪儿的数据中心?

对方答:中国台湾。

UCloud 同学咬咬牙,说:没问题!你等我!

这就是 UCloud 出海的最初情形。

img

2、海外拓荒炒鸡凶险,家里得有点“黑科技”

为什么中国大陆的手游要去中国台湾?

这里涉及到手游/中国软件出海的几条经典路径:

1、直接跨越大洋落地欧美日韩。但由于对方是非常成熟的市场,已经有一套自己的文化,从而所有游戏的设计风格和操作习惯都要为欧美日韩定制。

2、切入没有文化相似性的邻国。例如印度、中东。之所以会向这些国家进发,主要是因为“中国制造”在当地受欢迎,中国人认为那里同样应该存在互联网的市场机会。但从结果来看,这条路比较艰难。

3、在中华文化圈中渗透。这是三条路径里最为经典的一个。顺序是:大陆–中国香港–中国台湾–新加坡–马来西亚、印度尼西亚、泰国、菲律宾、越南等等。由于文化的相似性,出海的成功率最高。

一款中国手游的生命通常是这样:

在大陆火爆,然后火速移植到港台试水,如果不行就洗洗睡,如果同样火爆就马上进军东南亚。如果在东南亚仍然大火,基本可以断定,游戏公司会赚得盆满钵满。

img

中国互联网出海

一条标准路径

可能有浅友会问,为什么游戏进中国台湾,服务器也必须进中国台湾呢?

这里简单科普一下。台湾地区对互联网业务有严格的限制:凡是在本岛提供服务的业务,数据不能离岛。

这种数据安全政策在很多地区也存在,所以海外机房不仅是为了保证云计算的效果,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合规性。

说回 UCloud,当时客户“要去中国台湾”的要求很快反映到了高层,于是一支建设台湾高雄机房的队伍马上出发。

几个月以后,高雄数据中心落成。

而就在这几个月间,想去中国台湾的客户又多了很多。UCloud 为自己的远见和开拓精神深深自豪。于是,半年之后又建立了台北数据中心。

到现在为止,海外数据中心的建设算是一帆风顺。这就像哥伦布刚登上西印度群岛时风光旖旎,直到树丛里杀出了印第安人。。。

在台北数据中心,某个游戏上线的下一秒,就遭到了巨量的 DDoS 攻击。数据接口瞬间被垃圾流量堵死,游戏没办法访问。

img

红色的垃圾流量堵满接口

绿色的正常流量就被弹出了

同事们都觉得这不用慌,UCloud 的专业就是云计算,对于 DDoS 的安全防护措施显然是提前布置好的。

实际上,在开服之前,UCloud 就已经应游戏方要求,上线了一个国际知名厂商的防护系统。他们检查了一下,之所以没有起作用,是因为有些地方配置错误,需要紧急调整。

然而,当他们联系安全服务商的时候,发现居然和对方有时差,半天才收到回信。按照这种效率,也许等对方修复好,已经一天过去了。。。这个情况一下子超出了 UCloud 童鞋的经验,有点方。

危急时刻,求人不如求己。

工程师赶紧开会,想出了一个妙计:把流量引到 UCloud 香港机房,用香港机房的清洗设备之后,再把干净的流量导回台北机房。就这样,忙了几个小时,可算是让游戏恢复了正常。再看工程师,各个都被汗水湿透了衬衫。。。

img

把清洗之后的流量引回台北

谢乐冰当时虽然肉身不在台北机房,却仍然对那次全公司总动员记忆深刻。

他给我回忆的,其实并不是一次紧急事故的处理,而是一群水手在未知的海岸停靠之后,发现既有的世界观和经验完全失效,而又难以预料对手究竟有多强大时,那种命悬一线的无助感。

“宝岛一役”,让 UCloud 上上下下明白了一件事:

离开熟悉的土地哪怕一步,都是踏进了互联网的未知地带。这和当年哥伦布踏上美洲别无二致。在“法外之地”上,如果想要把控局势,就必须从家里带足最强的武器。

某种程度上,这成为了未来数年 UCloud 出海的钢铁信条。

img

还拿“抗 DDoS”这件事来说。

从几年前开始,“本地机房被攻击,就从相邻机房拐个弯儿”这种骚操作成为了标准解决方案。

但这还不够,黑科技就要来了。

这套方案不断发展。最近两年,UCloud 全球28个机房,每一个都自建了流量清洗能力,这些机房连接起来就可以搞出一套“骚操作”——根据攻击者的来源自动调度,就近清洗。

比如我们可以把东南亚的流量,直接在东南亚的机房清洗,把欧洲的流量,直接在欧洲机房清洗,洗干净之后再把剩余的正常用户访问给到应该给的那台服务器。

而且,如果这次攻击很严重,主要的“肉鸡”又都在美国,我们就可以把美国的服务器暂时断掉,以保证其他地方的用户能正常登录。

他说。

可能有童鞋没看明白,中哥简单解释一下:

这就像幼儿园的老师,为了维护秩序,把满操场的小朋友带到不同的教室里,分别在每个教室里“控制”住不听话的熊小孩,然后再把乖宝宝重新放到操场上玩;

大多数同学都是“熊孩子”,那就索性这一个班都不要出去玩了。。。

这就是被称作 Anycast 的流量调度技术。

虽然 Anycast 技术在很多领域都有应用,但布置在全球范围的云服务里,确实有很多技术挑战。不过,既然要服务好客户,我们就得搞出这样一套一套的黑科技。。。

谢乐冰说。

以中国高雄和中国台北为范本,UCloud 在手游出海的路径上,分别建立了新加坡、雅加达、曼⾕、孟买等等数据中心,算是把这条路跑通了。只要你有出海的计划,那么从咨询到部署,都是一对一的服务,这成了 UCloud 别致的“特色服务”。

如果你了解“黑暗丛林”有多凶险,就会明白“贴身保护”有多么重要。

img

img

3、“娘家人”的自我修养

从 2016 年开始,出海大军变得浩浩荡荡。

除了“老熟人”游戏之外,电商、社交、直播、金融科技、智能硬件也开始用 UCloud 作为“胯下白龙驹”大面积出海。谢乐冰挺有信心,他觉得有了游戏的几年磨练,这个时候 UCloud 已经是个“出海老司机”了。

实际上,无论哪个行业,出海的路径和游戏都是极其类似的,都要先从和中国文化类似的国家和地区试水,然后再去更远的地方落地。

看着全球 AppStore 排行榜上名列前茅的中国应用软件都在用自己家的云出海,谢乐冰和很多 UCloud 同事都觉得,自己像个“娘家人”。

娘家人,最爱说的就是“别怕,有你二姨在,谁都不敢动你!!”对自己家的姑娘有一种“混不吝”的袒护。

但是,孤胆深入海外的中国企业,需要的正是这种坚定的安全感。

无论人家买的数据中心在南美还是在非洲,我们都得让他和在中国使用云计算有一模一样的体验。

包括稳定性,包括计算能力和网络速度,也包括客服的质量。

谢乐冰说。

不过,古语有云:人生最大的挑战是把吹出去的NB实现。

img

说来就来,果然有中国企业要去非洲

2018年,UCloud 的几个客户提出,要去非洲尼日利亚开展业务。于是,机房建设“先遣队”直接一猛子扎到了大草原上。

由于这是第一次把数据中心建到非洲,“先遣队”特意提前联系了好几个当地的机房,确定符合自己的技术指标才亲自去调查。结果到了当地一看,有些所谓的顶级“三类机房”,一个月停电三回,都是靠发电机来续命。再看当地的运营商,标注带宽和实际带宽简直就是卖家秀和买家秀的差别。。。

最后,UCloud 只能选择这个国家最大的机房和最大的国有电信运营商,才达到了技术指标。

img

UCloud 在尼日利亚的

拉各斯机房

这给了我们经验,之后我们进入一些亚非拉国家的时候,干脆直接选择最大的国有运营商和机房就对了。

然而,即使这样,也不能百分之百避免中国的用户在海外“受委屈”。因为毕竟机房建设在亚非拉国家,网络抖动、不同运营商之间的兼容问题时有发生。

底层网络和硬件已经尽力了,接下来只能靠技术上的方法。

一个有趣的技术是:

如果在一个陌生的地区建设机房,可以先建设一个小规模的云,如果用户在这个国家的生意越做越大,就可以在不影响原有云运行的同时扩大云的规模。这就像盖一栋大楼,先盖一层,等到需要的时候再盖第二层,如此类推,既节省成本,又保证云的质量。

这被称为“灵活架构”。

img

灵活架构

大概就像个可拼插的积木

一个技术还不够。

如果某个海外接入点发生故障,系统就会自动算出一个新的线路,然后作为配置文件下发给系统,于是流量就会跑到一个新的线路上。这就好像你熟悉的“自动导航系统”,一条路线走不通,导航就自动给你算出另一条绕行路线,总之不会让你回不到家。

这被称为“自愈能力”。

img

自愈能力

大概就像随时调整的导航

另外还有一种很特别的技术。

很多互联网服务对时延的要求很高,需要专线。原本的技术是需要从云厂商专门买一条固定的专线。但是 UCloud 会实时匹配一条当时最合适的加速线路。

这被称为“Path X”。

凡此种种黑科技,不一而足。

我们是吃过时差的亏的。所以现在无论人家什么时候联系我们,接电话的一定不是传话的客服,而是是我们一线的技术人员,而且,无论在哪个地区,无论几点,都能马上联系到我们中国的同事。

他说。

做到这样,UCloud 应该算是“管得多”,“想得细”,仁至义尽的“娘家人”了,不过谢乐冰告诉我,这还不够极致。

说到这,他又给我讲了一段往事。

img

就在2018年夏天,世界杯开幕前一个月,有一个客户突然提出,要去巴西转播世界杯。而且,显然,业务在世界杯开幕前必须 Ready。

这就很不科学了啊。

一个月时间,要把机房位置选好,把电信运营商敲定,把服务器从中国运到巴西,然后在当地配置云计算系统,把用户的系统布置在云计算上。这简直可以当做一个笑话听了。

然而, UCloud 听了用户的时间表,这个任务居然接了。。。

我们的队伍紧急出动,一边找机房,一边把服务器运到南美,然而,当我们把设备放到机房的时候,离世界杯开幕只有几天了。

这几天用来配置云平台,显然是不够了。于是我们搞了一批物理机,让客户的业务先在物理机上跑,确保世界杯之前上线,然后再迁移到云平台上。这相当于我给你的房子没建好,先给你旅馆住。

果然,一切顺利,世界杯前两三天,客户的转播业务顺利跑起来了。

他回忆。

实际上,业内建设一个机房,流程一般是“规划半年,建设半年”。像 UCloud 这样跟打仗一样,1-3个月就建设一个机房的云计算厂商,确实有种“海盗”的风范。

这方面我们得做到,因为“灵活”才是我们的特点。

互联网讲的就是快速试错、快速迭代、快速扩张。有时候,迟一个月上线,就会影响一个项目的成败,这可不是儿戏。我们承诺了帮中国企业在海外快速落地,如果不能百分之百做到,那我们算什么娘家人?

他说。

img

目前 UCloud 分布在全球的28个机房

(点鸡可看大图)

4、这也许是“一小群人”的“大航海时代”

谢乐冰给我一些数据:

UCloud 目前有8万多个⽤户,包括⾹港绿洲、紫龙游戏、宝宝巴⼠、快看漫画、微鲸科技、探探、Blued、什么值得买、前隆科技、心动网络等等。

所有公司部署在 UCloud 上的业务总产值大概千亿人民币。

间接服务⽤户数量超过10亿。

这个数据和巨头阿里云当然还有差距,但是作为一支中国企业出海搭乘的“舰队”,他们做得认真而快乐。

“自己动手,丰衣足食。”这是他总结的 UCloud 出海的价值观。

如果一切都铺平垫稳,不需要靠智慧和灵活性解决,大家都拼资源和规模,那也许就没有我们的机会了。

他说。

实际上,出海这两个字背后,意味着大千世界。有伊斯兰国家,有君主制国家,有财阀垄断国家,有新兴的年轻社会,也有在困境中艰难跋涉的社会。

这种未知,比一般人想象中更为凌厉。

这种未知,也恰恰意味着新的生存空间。

img

May Flower

五月花号

中国企业出海,虽然是30年来我们一直在做的事情。但是对于普通人来说,这仍然是个新奇而又振奋的话题。

过去,中国的国有企业是出海的主力,而新兴互联网企业的出海,直到最近几年才声势渐壮。

对于每个人来说,我们都正在亲历历史。

而对于中国企业的“娘家人” UCloud 来说,他们有资本骄傲。因为在他们手下,诞生了一批又一批在海外站稳脚跟的中国企业。

告别谢乐冰,我一直在问自己,为什么 UCloud 如此执着于中国企业出海?

后来,我大概明白了,这就和询问哥伦布“为什么执着于发现美洲新大陆”一样。

曾经有人问登山者,你为什么登山?

他回答:因为山在那里。

我记得,2015 年的时候我第一次见到季昕华,他告诉我:善泳者溺,善战者死。现在回望,这似乎确实是他一直遵守的信条。

在国内 BATH 争夺云计算霸主的时候,UCloud 显得冷静而又执拗。他们只是安静地修补自己的帆,准备下一次出海远行。

远行的人永远是少数,这也正是远行的魅力。

他们不是传教士,也不是天朝上国的使臣,他们也许只是一小群喜欢探险的人,在期待世界奖赏的同时,创造着自己的大航海时代。

img


如何评价《芳华》中的林丁丁?- 沙溪白 知乎 影视圈20年目睹之怪状 汪海林 文字版 - 观天下